“成绩单”的背后是一条条惠才政策的落地落实。那么,这些政策具体实施情况如何?
去年,济南共为1.86万名高层次人才发放生活和租房补贴2.28亿元,为37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发放津贴26.46万元,为10名赢牟中青年人才发放津贴6万元。2021年,共发放博士后各类资助、补贴5700余万元。首创以虚拟人才卡,为高层次人才自动配发象征人才身份、兼具扫码功能的“泉城人才服务金卡”,累计配发2.49万张。同时,创新推出泉城人才服务金卡附属卡,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D类以上人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提供金卡服务。
此外,济南积极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今年4月,第四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此前,济南已连续三年举办这一大赛,并引进了14个院士团队以及各类高层次人才830余人,累计推动224个优质项目签约落地,落地项目注册资金超20亿元,申请专利或著作权200余项。

软实力增加幸福感 留在这座城感受美好
进了济南门,就是济南人。
人才留在这座城除了诚意十足的惠才政策、符合事业发展的工作岗位,城市的“综合素质”同样是一个“加分项”。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不久前,济南印发《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推进“十大之城”建设。其中,“建设创新创意的活力之城”与人才在济发展息息相关。
具体而言,济南将建设济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行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度,解决重点发展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设立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化基地,打造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济南,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搭建各类驻济高校人才聚集服务平台、创业就业平台,对接40所“双一流”等重点院校,战略合作高校突破100家,吸引高校人才在济创业发展。
软实力的提升无疑将增加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济南是一座坐拥文化“富矿”的文化之城,齐鲁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二安文化等资源值得深入挖掘。济南也将打造一批体现中华文明、具有泉城特色的文化地标,加快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大力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打造“博物馆之城”。
此外,济南还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完善“爱山东·泉城办”App功能,力争接入应用服务达到2000项。建好用好城市大脑,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和智能。新建泉城书房、泉城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空间40处以上,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小剧场、咖啡馆等内容的公共服务新型空间。聚焦“一老一小”,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
这样一座散发活力的千年古城,“留下”不正是青年人才的最佳选择?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卢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