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安熙,字咸之,山东滨州人。据其纂修《范氏族谱》光绪二年修翰堂木刻本记载,范安熙科举屡试不中,有友人劝说“仕途本宽,何必定科举起家”,但范父坚持告诫道:“吾闻华早者多伤实,光烨者必竭其膏,故士先器识而后功名,苟中有未足而骤得美仕,君子犹谓之不祥,矧求之而未必得耶,且吾愿汝以善养而不愿汝以禄养也。”
○洞庭少室
竖刻,上款“光绪六年十一月□□日”,落款“子和张玢书”。此题刻与“云殿泉厨”同时由张玢书写。
洞庭,意指天地。《庄子·天运》谓“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唐成玄英疏:“洞庭之野,天地之间,非太湖之洞庭也。”少室,即少室山,是嵩山的别峰,其地有名寺少林寺,这里用以代指般若寺。“洞庭少室”,大意是夸赞佛峪般若寺为天下名寺。
○别有天
上款“同治庚午”,落款“王景参题”。王景参,生平不详。
同治庚午年为1870年。“别有天”,意同别有洞天、别有天地,谓佛峪乃仙境,风景秀丽。
○舍灵馆真
上款“光绪庚辰”,落款“王春如题”。光绪庚辰年为1880年。王春如,生平不详。
舍、馆都是房舍,用为动词表示居住,可理解为以灵为舍、以真为馆,也可理解为“舍于灵、馆于真”,“舍灵馆真”翻译成现代汉语大约就是“向善求真”。
○寿乐
上款“壬午秋月”,落款“历下王丕之题”,钤印“王丕之印”。王丕之,济南人,生平不详。
“寿乐”,长寿安乐,语出汉刘向《说苑·贵德》:“皆欲其寿乐而不伤于患。”
○佛
上款“光绪九年秋日”,落款“邑人王丕之书”。光绪九年为1883年。邑人,乡邑之人,此处指济南人。
隋朝造像题记
○隋开皇七年造像题记
这是般若寺摩崖最早的题刻,全文是:“大隋开皇七年,岁次丁未,九月癸酉朔、十五日丁亥,比丘尼静元,比丘尼洛法洛,比丘尼僧钦,比丘尼僧妃,比丘僧智最,清信女姚姬,清信女赵文姜等,敬造释迦像四躯、弥勒佛一躯,上为皇家及七世师僧父母、现存眷属、法界有形,咸同斯福。清信士女孙白诸。”
从题记看,隋开皇七年587年开凿的佛像,是以静元等尼姑为主,会同清信女在家信佛的女信徒一起出资,合作造像。证以济南千佛山隋朝若干造像题记,语词基本相同,例如千佛山“刘景茂题记”:“大隋开皇七年,岁次丁未,正月十五日,弟子刘景茂知身非恒,疾逾露叶,是以敬造弥勒像一躯,伏□皇帝,臣僚百官,七世师僧父母,见存眷属,□一切众生,共同斯福。”
○林壑尤美
上款“大清宣统三年仲春”,落款“上元朱庆元题”。朱庆元,书画家,据清末民初画论家李放《画家知希录》记载:“号韵松,无为人。官福建知县,善画兰。”李放说他是安徽省无为县人,但朱庆元却自称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可能上元是祖籍或郡望,无为是出生地,具体情况待考。今大明湖历下亭岛“名士轩”匾额,亦是朱庆元墨迹。
宣统三年为1911年。“林壑尤美”,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