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热线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热点新闻 要闻新闻
最新新闻 时政新闻
时尚新闻 八卦新闻
追星新闻 红人新闻
狗仔新闻 综艺新闻
易眼看房 楼盘评估
楼盘探索 新楼动态
名人风采 数据调查
军事新闻 推荐新闻
科技前沿 两性故事
健康养生 汽车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山东热线 > 时政新闻 >

从泺与趵突泉的关系说起

时间: 2023-04-25 作者:山东热线 来源:互联网

从泺与趵突泉的关系说起

  《济南时报》5月25日《温故》版刊载了荣斌先生的《关于表述济南泉水的几个疑问》一文,读后受益匪浅,前辈学者严谨的科学精神、周密的思辨逻辑、认真的治学态度,尤令后学仰佩。文章共4部分,分别论述了4个不同的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涉及泺与趵突泉的关系。笔者觉得似乎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以此求教于荣老先生。

  荣文认为,泺本指一条河流,即泺水,而趵突泉只是泺水的发源地,现在人们却经常把泺水也称泺河与趵突泉弄混了,《左传》所载“公会齐侯于泺”的故事准确地说是发生在“泺河之滨”,现在却被“误导”到了趵突泉畔。

  关于这一点,我今年曾三游趵突泉,因疫情所致,公园内游客稀疏,得以慢游细观,多有发现。如主景区观澜亭后西墙上即镶嵌有大型铜板壁画,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上那场齐鲁盟会的情景此故事来龙去脉过于“狗血”,暂且按下不表。刻有“观澜”二字石碑的碑阴就是武中奇书写的那段《左传》原文:“十八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由此北行东转,进了泺源堂,第一眼就能看到门后屏风上绘制的《泺水会盟》工笔国画。室内橱窗上也悬挂着“泺字溯源”展板,并摆放着刻有泺字的甲骨文复制品。依荣文的观点,这些东西似乎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我们“只能称趵突泉为泺源”而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泺”。

从泺与趵突泉的关系说起

  泺源与泺水

  以笔者目力所及,“泺源”一词所出甚晚,最早或可追溯到北宋时期。我们都知道趵突泉之名得以流传至今,有赖于曾巩的大力倡导,其实“泺源”一词也出于曾巩之手。曾巩熙宁年间出任齐州知州时,于趵突泉北修建了两座客馆,分别命名为“泺源堂”和“历下堂”。此后才有了明清时期的“泺源书院”和今天的“泺源大街”。如果将有关泺字的甲骨文和《左传》的文献记载排除在外,“泺源”一词出现之前,古人该如何称呼趵突泉呢?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泺水”一名。不错,以今天的观念,泺水应是指一条完整的河流,这条河必然有头有尾:源头即趵突泉泉群,其尾据《水经注·济水》本当注入古济水大清河,但自黄河夺了济水河道后,泺水实际汇入了黄河,至今济南北郊黄河南岸有个叫“泺口”的地方,那里就是泺水的终结处。

  金代在黄河之南平行开凿了小清河,泺水遂于小清河结束了自己的流程。一条如此短的河流,有没有可能某些情境下古人以泺字来指代不同的流段呢?我找到了比较明确的书证。

  泺源堂前有块石碑,其上刻有曾巩《齐州二堂记》,碑文云:“今泺上之北堂,其南则历山也,故名之曰历山之堂……今泺上之南堂,其西南则泺水之所出也,故名之曰泺源之堂。”考二堂所在位置,则此所谓“泺上”,必指趵突泉岸上,不可能指泺河的其他地方。也就是说用“泺”字指代趵突泉在古人看来是很自然的事,就像我们今天说“泉城北依黄河”,不必非要强调说泉城北依“黄河下游”是一样的道理。虽然直觉告诉我们,泺水似不应当指一泓清泉,但事有不尽然者。《水经注·济水》中曾引用《春秋土地名》里的一段文字:“华泉,华不注山下泉水也。”接着在简单复述了《左传》齐晋鞍之战的故事后,作者又补充了一句“即华水也”。考虑到上下文关系和华山脚下全是湖泊沼泽,没有一条叫华水的独立河流,这里所说的华水应该就是指华泉。同理,曾巩《齐州二堂记》有句云“为二堂于泺水之上”,此“泺水”显然也是指趵突泉而非泺河的中、下游或泺口。换句话说,泺、泺水、泺源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其实就是三而一、一而三的事儿,与趵突泉的称谓没有根本性的抵牾。

国际新闻

更多>>

热点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媒体 | 网站地图
注:凡非本网注明来源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媒体合作及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2010-2020 www.gaomirx.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