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热线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热点新闻 要闻新闻
最新新闻 时政新闻
时尚新闻 八卦新闻
追星新闻 红人新闻
狗仔新闻 综艺新闻
易眼看房 楼盘评估
楼盘探索 新楼动态
名人风采 数据调查
军事新闻 推荐新闻
科技前沿 两性故事
健康养生 汽车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山东热线 > 时政新闻 >

从泺与趵突泉的关系说起(2)

时间: 2023-04-25 作者:山东热线 来源:互联网

  历史故事的大众认同心理

  我们今天看来一个简单的泺字,古人却可能另有所指。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最好还应以今天的标准来讲述过去的故事,这就涉及到文化建设上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科学概念、历史知识与大众的文化认同之间的微妙关系?

  最近读到山东大学应届博士毕业生的一篇有关陶渊明研究的学位论文,里面涉及到一个颇有趣的话题。《桃花源记》开头一句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以此推断,桃花源当在武陵郡今湖南常德一带,具体是哪里,陶渊明并不曾言及,或者纯粹就是作家的杜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陶渊明声望的提升,人们将地点逐渐固定了下来,到北宋立国不久,桃花源从一个虚构的、描述性的非专有名词转而一变成为县一级的行政区划,桃源县终于脱离文学范畴而正式出现在宋代朝廷颁行的政治地理版图上。此后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赏,吟咏不绝,留下的诗文作品蔚为大观。我们是否有理由哂笑古人混淆了文学创作和历史事实的界限呢?现实是,这一切竟然都转化成为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并进入了传统文化研究者的视野。而我在读了这篇博士论文后也打定了主意,疫情过后,一定专程赴常德市桃源县桃花源景区亲身体验一番,尽情赏玩宋代著名的“桃源八景”和明清以来逐步扩展成的十六景内、外各八景。尽管我知道这一切都出于后人的附会,但我心底里认同它,完全可以忽略是否属实的问题了。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趵突泉排除在泺水之外,那观澜亭后面的大型铜版壁画应该搬到哪里去呢?若移置到护城河北段过去的泺水之滨或下游的泺口,好像也同样缺乏说服力。或者我们今后在介绍宣传趵突泉时索性就不要再涉及这段有歧义的历史故事了?假如这样,我们就小觑了文化自身的生命力和它具有的衍生力量。文化不仅刊行于书本上或流布于网络中,它本身就有要落地物化的内在趋向,它是活的,而且就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它需要让人们触目可见、伸手可及,能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玩赏。传统文化只有从典籍中走出来,才能浸入人心,不知不觉中为大众所认知并承传下去。

  文化建设落地生根才有生命力

  如果我们把文化比喻成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那么民众的认同就像是肥沃的土壤。

  3000多年前以色列建国时期有个最著名的大卫王,即便你没看到过米开朗琪罗那座同名雕像,也会熟悉扑克牌上黑桃K的形象吧,对!就是他。大卫王据说死后葬于锡安山,后来证明这个说法是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附会出来的。即便如此,锡安山上的大卫墓至今仍然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而且就像圣殿山下的哭墙一样成了犹太人的圣地,必须男女分别从不同的入口才可进去参拜。我问一位守护在墓前的有着长长的胡须、手执一本厚厚的《塔木德》经卷、看上去颇德高望重的老拉比犹太教学者:“大卫王真的埋在这里吗?”就听他答道:“Maybe未必、也许。”从他毫不迟疑的神情和轻松快捷的语速上判断,这个问题他应该回答过不知多少遍了。现在回想起来,我就不该问这么“萌”的问题。记得十多年前赴陕北桥山拜谒黄帝陵,同行的一位理科青年教师也是满脸虔诚地问:“这下面真埋着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吗?”我故作高深地微微一笑:“呵呵!”是啊,比大卫王还早两千多年呢,我能说什么?

  同样,济南大明湖东北岸荷花簇拥之处,有座青瓦红柱、飞檐雕窗的雨荷厅,虽源出当代小说家之言,但却是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国内游客最热衷到访的地方,相比之下,旁边纪念曾巩的南丰祠就显得冷清了许多。若因于史无据而剔除该景点,似乎太过漠视大众的心理需求了。连当地人都不“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让那些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情何以堪?正因如此,笔者提倡用更辽远阔大的视野和更加包容开放的胸怀对待文化传统,而不是单纯纠结于是否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国际新闻

更多>>

热点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媒体 | 网站地图
注:凡非本网注明来源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媒体合作及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2010-2020 www.gaomirx.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