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的创作时间里,汉方共捏出了上千个形态各异的陶俑,济南特色民居、街道特点鲜明。这一长达近百米的泥塑群像,俨然是济南版的“清明上河图”。观者能够在艺术欣赏中感受到老济南的风情,人与人之间那种真挚朴实的情感。“因为真实,所以能感染人。”汉方说,只有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让观者吸收成为自己的能量。

大山里聚起艺术创作群
“艺术就像是拔萝卜时带出的泥。土壤可以生长萝卜,也可以生长西红柿、黄瓜,各种不同的作物。但最终都是服务于人。这些瓜果就是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人们喜欢哪一种艺术形式,就会从中汲取营养。”汉方这样形容艺术作品与人的关系。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个性思想加上夸张的表达,使得汉方的陶艺创作独具风格。对此,他也深感责任重大。“如今,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往往是通过手艺人和艺术家的创作。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是所有艺术创作者的重任。”
如今,矗立在闹市的这孔“窑”已经成为当地的艺术地标。与汉方艺术馆相邻的,也有几家不同形式的艺术空间。如果要具象描述这些艺术创作者的生活,画面一定是这样的:长满绿植的石头院子里,他们坐在各自的工作台前,沉醉在艺术的创作中。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化的传承,也随着这些作品,影响着更多的人。
原标题:用陶土讲述黄河故事——我在闹市有孔窑
高原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王飞 赵晓明
责任编辑:鞠月芹
